發布時間:2020年05月26日
5月22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內蒙古代表團的審議。
中國共產黨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黨團結帶領人民進行革命、建設、改革,根本目的就是為了讓人民過上好日子,無論面臨多大挑戰和壓力,無論付出多大犧牲和代價,這一點都始終不渝、毫不動搖
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要積極主動作為,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在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持市場主體發展、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升基層治理能力等方面推出一些管用舉措,特別是要研究謀劃中長期戰略任務和戰略布局,有針對性地部署對高質量發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牽引性的重大規劃、重大改革、重大政策,在應對危機中掌握工作主動權、打好發展主動仗
摘自《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3日 01 版)
5月23日上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的經濟界委員,并參加聯組會,聽取意見和建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參加看望和討論。
要堅持用全面、辯證、長遠的眼光分析當前經濟形勢,努力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發揮我國作為世界最大市場的潛力和作用,明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戰略方向,鞏固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鞏固農業基礎性地位,落實“六穩”、“六保”任務,確保各項決策部署落地生根,確保完成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推動我國經濟乘風破浪、行穩致遠。
我國經濟潛力足、韌性強、回旋空間大、政策工具多的基本特點沒有變。面向未來,我們要把滿足國內需求作為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完整的內需體系,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及其他各方面創新,加快推進數字經濟、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形成更多新的增長點、增長極,著力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個環節,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培育新形勢下我國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一分部署,九分落實。各地區各部門各方面對國之大者要心中有數,強化責任擔當,不折不扣抓好中共中央決策部署和政策措施落實。要加強協同配合,增強政策舉措的靈活性、協調性、配套性,努力取得最大政策效應。要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實事求是,尊重客觀規律,把更多力量和資源向基層下沉,在務實功、求實效上下功夫,力戒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摘自《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4日 01 版)
5月24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湖北代表團的審議。
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事關國家安全和發展,事關社會政治大局穩定。要堅持整體謀劃、系統重塑、全面提升,改革疾病預防控制體系,提升疫情監測預警和應急響應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體系,完善公共衛生應急法律法規,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著力從體制機制層面理順關系、強化責任。
預防是最經濟最有效的健康策略。要立足更精準更有效地防,優化完善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職能設置,創新醫防協同機制,強化各級醫療機構疾病預防控制職責,督促落實傳染病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報告責任,健全疾控機構與城鄉社區聯動工作機制,加強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疾病預防控制職責,夯實聯防聯控的基層基礎。
疫情監測預警貴在及時、準確。要改進不明原因疾病和異常健康事件監測機制,提高評估監測敏感性和準確性,建立智慧化預警多點觸發機制,健全多渠道監測預警機制,及時研判風險,加強傳染病等重大疫情應對處置能力建設和培訓演練,改善疾病預防控制基礎條件,完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建立適應現代化疾控體系的人才培養使用機制,增強一線疾控人員的榮譽感和使命感。
摘自《 人民日報 》( 2020年05月25日 01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