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6年01月18日
珠寶大觀察 | 2016-01-15 19:28
傳統的供給端已經疲弱不堪,未來的市場已經不再是此前“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誰生產出的產品好,誰能激發出有效的需求,誰就能占領市場。
歲末年初,“供給側改革”一躍成為財經熱詞。去年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供給側改革,事實上就是從供給、生產端入手,通過解放生產力,提升競爭力促進經濟發展。換言之,就是要求淘汰落后產能,降低成本,將發展方向鎖定新興領域、創新領域,以創造新的增長點。
這樣一個國家經濟改革的思路,具體到目前陷入消費疲弱期的中國黃金珠寶行業,實際上也正指明了行業發展的出口。如今,中國黃金珠寶消費領域事實上已經呈現出明顯的供需錯配:一邊是中國消費者在海外掃貨或者追逐設計師產品,另一邊則是國內的傳統珠寶企業銷售不振,供給側乏力所導致的供需矛盾不斷顯現。
長期以來,中國黃金珠寶行業的高速增長主要是由需求拉動,市場重點解決的是“有沒有”的問題。此前多年,國內黃金珠寶產品的供給體系主要面向低收入消費群體,并沒有及時跟上國內中等收入群體迅速擴大而帶來的多樣化、個性化消費等結構變化,這也就導致國內黃金珠寶行業的供給體系呈現出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給不足的情況,巨大的市場反而表現得越來越吃力。
從大的視角看,如今的中國消費者正在進一步提升消費觀念,逐步放棄在珠寶消費方面曾無限放大了的保值功能追求,開始彰顯珠寶美化精神生活的配飾功能追求。因此,在目前情況下,像千足金等同質化和傳統化產品的產能已達峰值。這樣,未來即便擴大這類產品的投資,所產生的需求似乎也很難消化既有產能。企業生產經營成本反而會由此不斷提高,繼續削弱企業盈利能力。
傳統的供給端已經疲弱不堪,未來的市場已經不再是此前“有沒有”的問題,而是“好不好”的問題。誰生產出的產品好,誰能激發出有效的需求,誰就能占領市場。
按照國家供給側改革的設計,是要以勞動力、土地、資本、創新四大要素,實現促進產業優化重組,幫助企業保持競爭優勢。具體到黃金珠寶行業,未來供給側改革的方向,也大體繞不開這幾個要素。今天,黃金珠寶生產企業的勞動力成本不斷抬升,傳統生產方式下的手工加工制作步履艱難。怎樣讓勞動力在新時代下發揮高效作用,緩解企業人工成本壓力,同時如何借助資本的力量,摸索和抓住新的市場機會,將是很長時間里企業決策者思慮的焦點所在。
2015你年,國內黃金珠寶行業中部分具有資本優勢的企業已經開始實施供應端轉型,像金一文化聯合沈陽機床、大數據企業打造珠寶夢工廠,通過智能制造的方式結構傳統黃金珠寶制造,這也就是供給側改革的雛形。
中國是全球最大的黃金珠寶制造國,也擁有最龐大的市場,潛力無窮,但在過去十多年的發展中,中國黃金珠寶制造企業并沒有展示出真正的競爭力。從這個角度來說,供應側改革下的供應端的覺醒,正在使得中國黃金珠寶行業的下一個大時代迎來新的風口。
版權所有:中國黃金集團黃金珠寶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備案許可證編號:京ICP備12003556號